输液三车间□赵建军

2014年7月28日,输液三车间S6线改造轻瓶坯20瓶口的战役打响了。S6线的维修机手在刘建营主任的带领下冲在改造的最前沿。

任何事在没做之前都觉得简单,但是要做起来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。理论和实践往往是有出入的,改造计划七天完成,这七天任何事情都会发生。例如:夹瓶口夹子不合适,随行夹具口不合适,吹瓶模具不合适等,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出现。S6线是二分厂第一条改造的生产线,正因为这一点,公司领导相当重视。

头两天的工作比较顺利,第三天在调试过程中发现吹瓶机和洗灌封机的夹子不合适,对瓶子的夹紧度不够,这样就会造成掉瓶溅药液、焊盖焊歪等状况。刘主任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,很快孙总、李工和刘工及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制定维修方案,最后决定把每套夹子的两个点去掉两个毫米,这样夹子的张度减少,瓶子就自然夹紧。因为要求的精度要高,所以要外加工。

方案定好后,下一项工作就是卸下前两天上好的夹子。所有维修及洗灌封机手全部上手,争取在一下午的时间全部卸掉。卸掉全部夹子后交与外加工,第二天中午所有夹子外加工完毕返回车间,从下午开始把所有夹子安装到机器上。所有维修机手全部“加入战斗”,大家不以时间下班,以安装完夹子为止。参加维修的机手兄弟们个个汗流浃背,当上完最后一对夹子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。洗灌封夹子安装完毕后,因吹瓶机没吹出瓶子,暂不能调试,当日工作告一段落。

接下来就是安装吹瓶模具。提到吹瓶模具懂行的人都知道,差零点几毫米都不行。调试模具需要一个极为细致的人,这个人就是高峰。高峰在调试模具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,把贴好密封圈的吹瓶模具调好上好后,然后就是联动机器。随着速度变快,调试的结果没发生特殊情况,孙总带领李工刘工亲自到场,随着刘主任将升温参数的不断调整后,吹瓶机终于吹出符合要求的20瓶口轻量瓶子。一天的忙碌终于换来成果。

下面的任务就是调试好洗灌封机,因为洗灌封机的夹子加工过,所以在交接时会有所差别,对灌装及焊盖夹的要求就更为严格,不合适就会溅出药业或者焊盖时出现歪盖斜盖现象。联动机器时,果然出现歪盖现象。经过仔细观察,发现由于夹子加工过,每套夹子口都出现椭圆形,夹住瓶子后是倾斜的,焊盖自然就歪。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,整个改造就会前功尽弃。当天的时间已是晚上八点多了。刘主任同孙总拿出大口夹子和改完夹子反复对比,又到一四线没改造的生产线对夹子近距离的观察,发现加工完的夹子是椭圆回点有不平处,问题找到了,如何解决就是关键了。

这时候张志师傅提出了一个建议,就是用一根圆形管,管直径与夹子内孔相等,按夹子的厚度切断,把整套夹子夹住切断圆管,再放到台钳里夹紧,让它贴住两片夹子内壁焊住,这样原先的椭圆变成正圆,内径变小又能把瓶子夹紧。这个建议得到厂领导及车间领导的认可,理论是成立的,但必须经过实践。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,必须做两套试试,说干就干。大家分头行动,有找合适圆管的,有推氩弧焊的。一会两套夹子改好,安装到机器上反复焊盖、试验,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,成功了!解决方案出来了,按计划还有明天一天时间,必须完成。这时候大家才想起肚子有点饿,看一下时间已经是凌晨十二点多了。

第二天早上,刘主任带领维修机手来到现场,李工早已把改夹子用的圆管、抛光轮和所需要的物品准备齐了。兄弟们干起来!车工黄星首先把圆管夹在夹子中间用台钳夹紧焊好,然后是张师傅把夹子两片分开磨掉上面的毛刺,接下来高峰用电磨头磨出夹子的上下弧度,最后是抛光。抛光完后的夹子给马阳阳和朱永健两个机手安装到机器上。一上午只听到角磨机和电磨机发出的声响,没有人说话,但心里想的都一样——时间不多了,最后一天了,成功与否就在今天。当完成最后一套夹子已是中午十二点多,安装完毕后整机联动结果是成功的,此时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喜悦。

整机联动下来后就是车间小试生产,灭菌瓶型、高压参数。下午三点,车间卫生在两个代班长和总工艺的带领下,已经把车间清理的干干净净。工人们换上整齐干净的洁净服,迎接着车间第一次试产,车间也准备了六个不同的方案和参数,确保灭菌的一次性成功,而每一个方案也要求人们丝毫不差。因为我们心里知道,剩下的时间不多,明天车间就要正式生产,工人们也劳累了一天。随着机器的开动,人们脸上也放松了下来,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已经有了底。一个个的方案进行着,等待灭菌产品出柜后,我们的心放下了。第一时间给孙总打了电话,明天可以正式生产了。就是为等这句话,一帮兄弟,一车间员工,七天,我们只能说,做到了。

通过这次改造,使我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;通过这次改造,使我明白团队的力量,当你遇到问题和困难,要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兄弟;通过这次改造,也为以后其他生产线改造积累下细节方面的经验;通过这次改造,使维修和机手在历练中成长起来。